2025年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北京(海淀)分会场活动成功举办
4月22日上午,2025年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北京(海淀)分会场活动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成功举办。国家知识产权局战略规划司司长梁心新,北京市知识产权局党组书记、局长孟波,海淀区党组成员、副区长马成芳出席活动并致辞。来自政府部门、驻海淀区高校院所、科技企业、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等单位的300余名代表参加活动。
梁心新在致辞中表示,北京作为我国的知识产权强市,在知识产权领域有着深厚的底蕴和坚实的基础。截至2024年底,全市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159.81件,稳居全国第一。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4年全球创新指数》中,北京排名全球科技集群第三。海淀区作为北京市创新发源地和知识产权高地,先后获评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国家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城市、全国首批商业秘密保护创新试点地区、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建设城市,为北京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两区”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孟波表示,北京积极推进知识产权强国示范城市建设,全市知识产权创造质量和转化效益稳步提升,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不断完善,知识产权管理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知识产权综合实力持续走在全国前列。此次活动以“知识产权与人工智能”为主题,既顺应全球科技变革趋势,也与北京作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定位高度契合。北京一直着力优化人工智能创新生态,培育出一批引领性创新主体,其中不乏海淀企业。智谱华章的认知智能大模型、面壁智能的端侧大模型、银河通用机器人的通用具身多模态大模型机器人等一系列创新成果,不仅是人工智能领域技术突破的缩影,更是知识产权保护与创新生态深度融合的生动实践。
马成芳表示,海淀区是中关村的发源地,是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是原始创新的策源地和自主创新的主阵地,创新是海淀的发展密码,这片土地平均每天诞生50家科技企业。近年来,海淀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和首都知识产权战略部署,不断深化知识产权领域改革创新,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全力推进区域知识产权工作再上新台阶。
为推动区域协同发展,建立联动工作机制,北京市知识产权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现场签订北京—新疆知识产权服务业区域帮扶合作协议,聚焦西部地区知识产权服务需求,通过服务对接,助力中国企业更好走出去。
活动现场还发布《2024年度北京市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十大典型案件》,涉及网络专利侵权、老字号商标保护、区块链技术存证、跨区域协同等领域案件,彰显北京市知识产权行政保护的力度、速度与温度,有效引导创新主体不断提升知识产权保护能力,为全国知识产权行刑衔接提供案例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