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国家发展改革委介绍发用电和投资项目审批、《中国营商环境报告2021》等有关情况并答问

来源: BJPAA   发布日期:2021.11.20 浏览次数(1)

国家发展改革委举行11月份新闻发布会

11月16日上午,国家发展改革委举行11月份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研室副主任、委新闻发言人孟玮出席发布会,介绍发用电和投资项目审批、《中国营商环境报告2021》、近期出台的政策文件等有关情况,并就媒体关注的粮食供应和储备、煤炭保供稳价、天然气保供、碳达峰碳中和政策落实和后续实施方案、虚拟货币“挖矿”治理、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营商环境评价、辽宁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知识产权质押信息平台、西部大开发省部联席落实推进工作机制等问题,回答记者提问。70余家境内外媒体的80多名记者参加本场发布会。

图片关键词

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研室副主任、委新闻发言人 孟玮: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国家发展改革委11月份例行新闻发布会。下面按照惯例我先通报三方面情况,之后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第一方面,关于发用电和投资项目审批情况

从发电看,1—10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发电6717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0%,比2019年同期增长11.5%,两年平均增长5.6%。10月份,全国发电量639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0%。其中,火电、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同比分别增长5.2%、16.9%、23.5%、0.4%,水电同比下降11.9%。

从用电看,1—10月,全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12.2%。其中,一产、二产、三产和居民生活用电量分别增长18.4%、11.3%、20%和7.4%。分地区看,全国22个省(区、市)用电增速超过10%,其中西藏、湖北、江西、青海、浙江、福建、四川、广东、陕西9个省(区)增速超过15%。10月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6.1%。

投资项目审批方面,1—10月,我委共审批核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70个,总投资4954亿元,其中审批52个项目,核准18个项目。10月份,我委共审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4个,总投资150亿元,主要集中在交通、能源行业。

第二方面,关于《中国营商环境报告2021》

2018年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按照《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有关要求,牵头构建了中国营商环境评价体系,连续三年组织开展了6批次中国营商环境评价。2020年,参评城市范围进一步扩展至80个城市,并首次将18个国家级新区纳入评价范围,开展体现新区特点的营商环境评价,进一步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近期,我委全面梳理总结2020年中国营商环境评价情况,组织编写并公开出版了《中国营商环境报告2021》。

《报告》有三方面特点。一是在继承中创新。作为系列报告的第二部,在首部报告基础上系统介绍了2018年以来优化营商环境改革政策的发展脉络,以及中国营商环境评价体系和评价机制从探索建立、优化完善、到全面推开的发展历程,向社会多角度、全链条展示了优化营商环境改革方案和路线图。同时,创新形式、丰富载体、深入浅出、讲深讲透参评城市的首创经验和典型做法。二是在创新中发展。重点以“解剖麻雀”的形式讲解各地开展的原创性、差异性探索。集中展示标杆城市开展的实践探索和务实举措,梳理总结进步较快城市用好评价成果、狠抓督促落实、推动政策落地见效的具体做法。三是由点及面突破。专设“改革集萃——新区实践篇”,系统介绍参评国家级新区优化营商环境重点工作和创新举措,供各地学习借鉴。

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进一步加强对各地区优化营商环境典型做法的宣传推介、总结提炼、研究论证,分批复制推广,推动全国范围营商环境改善提升,进一步稳定市场主体预期、激发社会投资活力。

第三方面,关于近期出台的有关政策文件

为充分发挥清洁生产对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重要作用,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0部门联合印发实施《“十四五”全国清洁生产推行方案》。《方案》提出抓好有关行业清洁生产、加强清洁生产科技创新和产业培育、深化清洁生产推行模式创新等五个方面重点任务;部署了工业产品生态(绿色)设计示范企业、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改造、农业清洁生产提升、清洁生产产业培育、清洁生产审核创新试点等五大重点工程。

此外,为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5部门联合印发《“十四五”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提出围绕“提意识、严约束、补短板、强科技、健机制”等五个方面部署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聚焦农业农村、工业、城镇、非常规水源利用等重点领域,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我先介绍这些,下面欢迎大家提问。

图片关键词

央视新闻频道记者:

当前粮食供应和储备情况如何?如何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稳定供应?

孟玮:

谢谢你的提问,关于你关心的粮食供应和储备情况,从粮食生产看,总体向好。我可以给大家提供一组数据,今年我国夏粮产量2916亿斤,增产59.3亿斤,其中早稻产量560亿斤,增产14.5亿斤。从秋粮生产看,虽然河南、山西、陕西等地受严重洪涝和干旱影响,秋粮有所减产,但其他粮食主产区大多实现增产,尤其是东北地区增产较多,秋粮丰收已成定局。全国粮食产量将连续7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为国内粮食市场供应奠定坚实基础。从粮食储备供应看,总量充足。政府储备规模稳中有增,结构和布局不断优化;企业商品库存增加较多,小麦和稻谷商品库存均同比增加50%以上,防范风险能力有效增强;36个大中城市主城区及市场易波动地区的地方成品粮油储备达到15天及以上市场供应量。

为确保粮食安全稳定供应,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等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粮食产购储加销体系,着力抓好四方面工作。

一是着力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加强耕地特别是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实施新一轮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实施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和现代种业提升工程,打牢粮食生产基础。二是健全粮食支持保护政策体系。完善粮食生产支持政策和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加大奖补力度,让农民种粮有钱挣、让主产区重农抓粮不吃亏。坚持并完善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继续对种粮农民实行补贴,扩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试点范围。三是提高粮食储备调控能力。坚持分品种分区域施策,灵活安排政策性粮食投放,适时采取针对性措施加强调控。指导中央和地方各级储备企业把握好轮换节奏,切实发挥储备吞吐调节作用。四是开展重要农产品国际合作。推动进口来源多元化,改善进口商品供给,推动国内市场供给优化。

谢谢。

凤凰卫视记者:

近期,国家发改委提出一系列针对煤炭的保供稳价措施,目前成效如何?面对冷冬威胁,是否有能力确保今冬明春的供应稳妥?下一步对煤炭保供稳价还将有哪些新举措?

孟玮:

谢谢,这也是一个大家都非常关心的问题。大家也都注意到,9月以来,国内煤炭价格持续上涨,屡创历史新高。为确保煤炭安全稳定供应,确保人民群众温暖过冬,发展改革委迅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会同有关方面扎实做好增产增供,缓解市场供需矛盾,并及时开展煤炭价格调控、煤炭企业生产成本调查和价格督导,促进煤炭市场回归理性,促进煤炭价格回归合理区间。随着相关措施逐步落实,成效日益显现。可以从产量、存煤、价格三个方面来看。

一是煤炭产量较快增加。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0月份全国煤炭产量3.6亿吨,同比增长4%。从调度情况看,11月以来煤炭产量仍在稳步增长。二是电厂存煤持续提升。10月份以来,统调电厂供煤持续大于耗煤,存煤加快回升,11月14日,电厂存煤1.29亿吨,月底有望超过1.4亿吨,目前可用22天,较9月底增加9天。其中,东北三省统调电厂存煤超过1400万吨,比9月底提升1倍以上,可用天数达到31天。三是煤炭期现货价格大幅回落。10月19日以来,郑商所动力煤期货主力合约连续多日下跌,11月15日收于809.6元/吨,较10月19日高点1982元下跌59%;秦皇岛港5500大卡动力煤现货平仓价降至1095元/吨左右,降幅超过1000元/吨,晋陕蒙主产区煤矿坑口价降至900元/吨以下。

在今年第一轮寒潮来临之前,我们就提前采取针对性举措,予以有效应对,寒潮期间煤炭供应平稳,寒潮后煤炭产量迅速回升。随着全国煤炭产量和市场供应量持续增加,电厂供煤、存煤和港口煤炭场存水平还将进一步提升,今冬明春煤炭安全稳定供应能够得到可靠保障。

下一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发展改革委将进一步发挥煤电油气运保障工作部际协调机制作用,在前期工作基础上,加强统筹协调,推动保供稳价各项工作落实落地,全力确保经济社会平稳运行,确保能源安全保供,确保人民群众温暖过冬。一是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督促核增产能煤矿按照核增后的生产能力组织生产,督促复产煤矿稳产达产。二是加强煤炭中长期合同履约监管,进一步提升履约水平。三是加强运输协调,确保煤炭运到需要的地方。我们将会同有关部门加强统筹协调,推动保供稳价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全力以赴确保经济社会平稳运行、确保能源安全保供、确保人民群众温暖过冬。

央视财经记者:

近日,最强寒潮天气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多地提前供暖。请问国内天然气保供的情况如何?

孟玮:

谢谢你的提问,天然气问题也是入冬以来大家非常关心的一个问题,正如记者朋友刚才提到的,受前期全国大范围寒潮天气影响,一些北方地区提前供暖,11月7日以来全国天然气日供应量达到10亿立方米以上,比去年同期增加约1亿立方米。面对本次寒潮天气,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组织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国家管网公司,把做好应对工作作为对今冬明春天然气保供能力的一次测试,综合采取有序动用管存气、启动地下储气库开采、定向增供燃气发电等措施,保障了天然气供应的平稳有序。

目前北方地区已开始进入供暖季。受当前全球天然气供需形势紧张、气价暴涨影响,今年供暖季全国天然气供需总体紧平衡,高峰时段部分区域供需矛盾可能较为突出。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要求,我们将充分发挥同各地、各有关部门和企业建立的天然气保供日调度机制作用,扎实做好各项保供工作,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确保合同严肃执行。重点是督促供需双方严格按合同保障供用气,对民生用气全部纳入合同,确保足额供应。

二是组织全力增产增供。重点是推动企业大力提升勘探开发力度,促进国内气田安全满负荷生产,全力增加国内资源供应。

三是加强重点地区保障。加强对北方取暖地区的供气保障,高峰期通过组织“南气北上”、加大储气动用等多措并举,增加北方地区资源供应,对供应偏紧地区加强调度保障。

四是稳定民生用气价格。督促各地和相关企业严格执行天然气价格政策,保持民生用气价格基本稳定。

五是做好精准有序“压非保民”准备。组织各地和相关企业扎实开展“压非保民”预案演练,制定可实操的压减工作方案,确保一案在手、随时可用,坚决做到“压非保民”“限气不关阀”。

深圳卫视记者:

碳达峰碳中和顶层设计文件已经发布,请问国家发改委将如何推动相关政策的落实落地?后续“1+N”政策体系还将出台哪些领域和行业的实施方案?

孟玮:

谢谢你的提问。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也是一场硬仗。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国务院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共同构成贯穿碳达峰碳中和两个阶段的顶层设计,为各地区、各行业推动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指明了方向。

国家发展改革委承担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将会同有关部门按照《意见》和《方案》部署要求,抓住“十四五”开局起步关键期,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推动落实顶层设计。按照《意见》和《方案》部门分工,组织有关部门抓紧制定出台分领域分行业实施方案和支撑保障措施,压实部门责任,压茬推进各项工作。加快构建目标明确、分工合理、措施有力、衔接有序的碳达峰碳中和政策体系。

二是扎实推进重点工作。大力推动重点领域节能降碳,聚焦能源消耗占比较高、改造条件相对成熟、示范带动作用明显的重点行业,加大改造升级力度,提升能源效率、降低碳排放强度。持续做好虚拟货币“挖矿”全链条治理工作,建立长效机制,严防“死灰复燃”。开展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专项检查“回头看”,巩固前期工作成果,坚决制止“两高”项目盲目上马。

三是强化工作统筹协调。压实地方责任,组织地方从实际出发制定落实举措,加强对各地区碳达峰行动方案的审核把关。定期调度和督促各成员单位工作任务进展情况,研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和考核评价制度,持续跟进评估政策实施成效。

四是深入研究重大政策。完善能耗双控政策,强化能耗强度约束性指标管控。深化碳排放统计核算方法研究,加快构建科学合理、简明适用、统一规范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完善碳市场法规制度,强化对企业、第三方机构的日常监管。继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构建有利于碳达峰碳中和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

关于“1+N”后续政策体系。按照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部署,有关部门正在研究制定能源、工业、城乡建设、交通运输、农业农村等领域和钢铁、石化化工、有色金属、建材、电力、石油天然气等重点行业实施方案,以及科技支撑、财政金融、碳汇能力、统计核算和督查考核等支撑政策。目前,工业、交通运输、城乡建设等领域实施方案和《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已编制完成,正在按程序报请审议,审议通过后将按程序印发实施。下一步,领导小组办公室将会同各成员单位扎实推进各项工作,推动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行稳致远,不断取得新成效。

澎湃新闻记者:

我们注意到,前期国家发改委公开征求《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21年版)》意见时,将虚拟货币“挖矿”活动列入淘汰类。近日,又组织召开虚拟货币“挖矿”治理专题视频会议。请问国家发改委对部署虚拟货币“挖矿”治理有何考虑?下一步将有何具体措施?

孟玮:

谢谢你的提问。首先需要明确的是,虚拟货币是一种特定的虚拟商品,不由货币当局发行,不具有法偿性与强制性,不是真正的货币,不应且不能作为货币在市场上流通使用。今年9月,人民银行会同有关部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防范和处置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的通知》,明确虚拟货币不具有与法定货币等同的法律地位,其相关业务活动属于非法金融活动,参与虚拟货币投资交易活动存在法律风险。

由于虚拟货币相关业务活动属于非法金融活动,所以您的问题中涉及到的虚拟货币“挖矿”行为存在极其严重的危害。虚拟货币“挖矿”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量大,对产业发展、科技进步不具有积极的带动作用,加之虚拟货币生产、交易环节衍生的风险越发突出,其盲目无序发展对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节能减排带来严重不利影响。整治虚拟货币“挖矿”活动对促进我国产业结构优化、推动节能减排、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为坚决贯彻落实好虚拟货币“挖矿”整治工作的有关部署要求,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中央宣传部、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等有关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整治虚拟货币“挖矿”活动的通知》,明确将虚拟货币“挖矿”活动增补列入《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淘汰类”目录,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全面整治虚拟货币“挖矿”活动。

11月1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召开虚拟货币“挖矿”治理专题视频会议,通报虚拟货币“挖矿”监测和整治情况,部署了下一阶段工作,要求各省区市切实负起属地责任,建制度、抓监测,对本地区虚拟货币“挖矿”活动进行清理整治,严查严处国有单位机房涉及的“挖矿”活动。

下一步,我们将以产业式集中式“挖矿”、国有单位涉及“挖矿”和比特币“挖矿”为重点开展全面整治。对执行居民电价的单位,若发现参与虚拟货币“挖矿”活动,将研究对其加征惩罚性电价,形成持续整治虚拟货币“挖矿”活动的高压态势。

封面新闻记者: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请问下一步国家发改委将如何推动规划纲要落实?

孟玮:

谢谢你的提问。你提到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规划纲要,它是未来一段时期成渝地区发展的根本遵循和重要指引。我们常说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部门和重庆、四川两省市认真抓好《规划纲要》落实,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加快印发专项规划和实施方案。《规划纲要》要求完善配套政策体系,提出要编制印发实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交通运输、科技创新、生态环境、文化旅游等领域专项规划和实施方案。我委将定期调度规划和方案编制进展,会同有关部门加快推进编制工作,力争早日印发实施。

二是加快实施重大工程项目。今年1—10月,重庆、四川两省市合作共建重大项目开工65个、开工率达97%,有19个项目提前完成年度目标任务。我委将会同相关部门和两省市高质量建设川藏铁路、成渝中线高铁等标志性工程,推动实施水利能源、生态环保、应急保障等一批重大项目。

三是加快推动重大平台建设。发挥重庆两江新区、四川天府新区在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方面的旗舰作用,建设一批高能级创新平台,支持川渝自由贸易试验区协同开放,强化国家物流枢纽功能。

四是推动健全一体化机制。依托城镇化工作暨城乡融合发展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强化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统筹指导。健全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庆、四川两省市党政联席会议机制,压茬推进各项任务。同时,加快建立人力资源、科技资源等一体化机制。

经济参考报记者:

刚才,发言人介绍了新的年度《中国营商环境报告》,请问国家发展改革委对下一步推进中国营商环境评价工作、更好发挥评价作用,有哪些考虑?

孟玮:

谢谢你的提问。中国营商环境评价的实践充分表明,科学开展中国营商环境评价,既是对优化营商环境改革成效的有效评估检验,也是激发改革活力、挖掘改革潜力、增强改革动力的有力之举。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从以下四方面,推进以评促改、以评促优。

一是以查缺补漏推动落实。营商环境评价不是“奖牌榜”而是“助推器”,参与营商环境评价,是各地区对自身营商环境的一次再检视、再反思。下一步,将进一步推动各参评城市主动结合评价发现的短板不足,及时制定有针对性的改革举措,加快补齐短板,切实解决企业关心、群众关注的相关政策难点、执行堵点、监管盲点、体制痛点。

二是以制度创新固化成果。开展营商环境评价是提炼经验做法、巩固改革成果的有利契机。下一步,将更加注重总结提炼参评城市在优化营商环境、推进政策落实方面的成熟经验做法,推动将更多改革成果上升为制度措施。同时,推动参评城市更加关注市场主体的获得感,下大力气解决一批长期困扰企业和群众的体制机制性障碍,在法治框架内探索出原创性、差异化的优化营商环境具体措施,持续贡献创新做法和鲜活经验。

三是以参评城市带动全局。营商环境评价的目的是鼓励参评城市主动探索、形成经验,进而带动全省、全国所有城市竞相优化营商环境。下一步,将进一步推动参评城市间加强互学互鉴,复制推广标杆城市好经验、好做法、好案例,同时充分发挥好参评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积极推动所在区域打造营商环境新优势。

四是以开放高地引领改革。国家级新区作为各地重要的综合功能平台,承担着国家重大发展和改革开放战略任务,是所在省(区、市)经济发展的风向标,优化营商环境具有天然的政策高地优势。下一步,将推动参评国家级新区更好发挥开放高地的排头兵、先行者、示范区作用,激发“鲶鱼效应”,主动挖掘改革亮点,进一步加快改革步伐,为推动全国层面向纵深推进改革积累经验。

红星新闻记者:

我们注意到,国家发改委近日印发《辽宁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规划》。请问这一规划对带动东北地区发展的作用是什么,目前又存在哪些挑战?

孟玮:

谢谢你对东北的关注。经国务院批复同意,近日,我委印发了《辽宁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规划》。辽宁沿海经济带是东北主要出海通道和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东北亚地区极具潜力的国际航运中心,支撑东北全面振兴的重要区域。可以说,推动辽宁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是促进辽宁振兴发展、推动东北振兴取得新突破、高水平参与东北亚区域合作的关键举措,其意义可以概括为三个“有利于”。

一是有利于推动沿海6市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培育和形成区域经济发展新动力源;二是有利于引领带动辽宁和东北地区产业转型升级,优化区域产业链布局,提升维护“五大安全”能力,推动东北全面振兴;三是有利于加强与东北腹地良性互动,带动东北地区转身向海,更好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打造我国面向东北亚全面开放新前沿,服务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目前,东北振兴仍处于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对标高质量发展要求,辽宁沿海经济带在体制机制、经济结构、开放合作、思想观念等方面还存在一些短板,与我国其他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相比仍然具有一定差距。

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部门推动辽宁落实好《规划》有关任务,做好“三篇大文章”,也就是改造升级“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完善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全面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以辽宁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推动东北振兴取得新突破。

第一财经电视记者:

知识产权质押信息平台已经上线近4个月了,请问相关工作进展如何?取得了哪些成效?

孟玮:

谢谢您对知识产权质押信息平台的关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银保监会三家单位通力合作,共同指导国家公共信用信息中心建成运行了全国知识产权质押信息平台,并于今年7月19日正式上线。上线近4个月以来,平台始终坚持公益性服务原则,依托“信用中国”网站,免费向社会公众提供知识产权质押登记信息、金融产品信息、企业信用信息查询,以及知识产权业务办理导航等综合性服务,初步实现了“3个一”的建设成效,即一平台汇聚、一站式查询、一窗口展示。

一是实现“一平台汇聚”。平台将散落在不同部门、不同机构的2.1亿条信用信息与40万条专利质押信息、商标质押信息、金融机构质押服务信息等,共享汇聚于一体,打破了“数据壁垒”,减少了知识产权质押的“政企银”信息不对称,以缓解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二是实现“一站式查询”。社会公众登录平台后,可通过企业名称、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或是专利号、申请号等,查询到相关企业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情况和企业信用状况,通过一个平台实现对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相关信息的便捷查询。同时,平台依托“信用中国”网站向交通银行、光大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数据接口查询服务,已累计提供调用服务80余万次,各类金融机构每天平均调用信息约5000余次。

三是实现“一窗口展示”。平台已累计展示相关地方知识产权政策法规、典型案例、宣传报道等各类信息400余篇,链接了全球专利查询、专利申请线上办理、专利质押登记和有关地方知识产权交易平台等10个地址入口,方便了中小企业、金融机构、社会公众在平台上“各取所需”。

下一步,发展改革委将会同知识产权局、银保监会继续共同指导国家公共信用信息中心,加强系统建设,完善共享机制,优化平台功能,拓展应用场景,不断加强全国知识产权质押信息平台建设,进一步畅通知识产权质押至贷款投放的传导途径,更好满足中小科技型企业融资需求,彰显知识产权价值,激发创新创业创造活力。

中国县域经济报记者:

近期,国家发改委公布了西部大开发省部联席落实推进工作机制。请问这一工作机制将在落实西部大开发工作中发挥哪些具体的作用?

孟玮:

谢谢你对我委工作的关心。为贯彻落实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强对西部大开发工作的统筹协调和督促落实,经国务院同意,在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下,建立了西部大开发省部联席落实推进工作机制。工作机制由34个党中央、国务院部门和单位,西部12个省(区、市)人民政府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组成,国家发展改革委为牵头单位。

工作机制将积极加强与地方和部门的对接,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形成推动西部大开发工作合力。具体来说,一是聚焦“重大”,会同有关方面共同抓好重大问题研究和重大政策、重大项目谋划实施,提出完善西部大开发政策举措的建议。二是聚焦“跨区域、跨领域、跨部门”,针对西部大开发推进过程中面临的涉及跨地区、跨领域、跨部门一些具有综合性、标志性、较为复杂的问题,加强协调衔接,统一思想、取得共识,解决实际问题。三是聚焦“落实”,以钉钉子精神扎实抓好各项重点工作落地落实,定期对西部大开发推进实施进展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并向领导小组报告有关工作进展情况。

今天的发布会就到此结束,谢谢各位媒体朋友。

首都知识产权服务业协会 | 官方网站

首都知识产权服务业协会
Capital Intellectual Property Services Association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海淀南路甲21号中关村知识产权大厦A座三层
邮箱:ip@capitalip.org
京ICP备15043949号-1    未标题-1.jpg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2281号

联系电话 010-82194180
今日IP 今日IP 知产之家 知产之家

Copyright © 2020-2025 Capitalip.org 首都知识产权服务业协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