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党百年】从长征精神读懂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百年来,在应对各种困难挑战中,我们党锤炼了不畏强敌、不惧风险、敢于斗争、勇于胜利的风骨和品质。这是我们党最鲜明的特质和特点。我们党之所以历经百年而风华正茂、饱经磨难而生生不息,就是凭着一股革命加拼命的强大精神。上世纪30年代的长征过程中孕育出的长征精神,无疑是我们党精神特质的集中体现。
坚定的理想信念是长征胜利的动力之源,是百年大党永葆青春的强大精神支柱。长征是一次理想信念的伟大远征。在风雨如磐的长征路上,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激励和指引着红军一路向前。他们以非凡的智慧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血战湘江,智取遵义,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突破腊子口,血战独树镇,鏖战嘉陵江,转战乌蒙山……每走一步,都险象环生。他们是用坚定的革命理想信念铸就了胜利和辉煌。
长征胜利启示我们: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任何时候都需要坚如磐石。
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敢于进行伟大斗争是长征胜利之魂,是百年大党取得伟大事业的独特气质和风骨。一部红军长征史,也是一部中国共产党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敢于斗争的历史,是掌握自己命运、不断走向成熟的历史。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长征初期的巨大牺牲促使全党痛定思痛、认真反思党内长期以来的路线错误,特别是军事指挥上的错误,一些党内领导同志在历史紧要关头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进行自我革新。1935年1月,遵义会议召开,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中国共产党人开始自主地决定自己命运。毛泽东后来谈道,自从遵义会议之后,党才真正懂得了独立自主。红一、红四方面军会师后,党中央又同张国焘的分裂主义作了坚决斗争,使其分裂党的阴谋没有得逞。正是在长征中,我们党经受住了斗争的锻炼和考验,逐渐走向成熟,形成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开创了革命新局面。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社会是在矛盾运动中前进的,有矛盾就会有斗争。党领导中华民族复兴伟业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会遭遇各种矛盾、问题,甚至失误,但正是因为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坚持独立自主,敢于直面问题,勇于自我革命,不断自我完善,才保持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回顾百年党史,敢于进行自我革命、进行伟大斗争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品格,深深熔铸于百年大党的血脉之中,推进党的伟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是长征胜利之本,是百年大党无往而不胜的坚固基石。长征前,毛泽东曾说过,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拥护革命的群众。当红军不得不离开苏区时,根据地人民极力支持红军,大批群众参军出征,许多地方出现了“母送子、妻送郎、兄弟相争当红军”的感人场景。苏区人民生活虽然困苦,但还是竭尽所能,拿出粮食、衣被、鞋袜等支援红军。长征途中,红军与人民更是风雨同舟、生死与共。在湖南汝城县沙洲村,三名女红军借宿徐解秀家中,临走时,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留给她。红军路过四川彝族区时,刘伯承与彝族首领小叶丹歃血为盟,演绎了党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的千古佳话。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历史充分证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赢得人民信任,得到人民支持,党就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就能够无往而不胜。
百年风雨苍桑,百年波澜壮阔。今天,中国共产党正带领中国人民意气风发地奋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长征路上。新长征路依然有“雪山”“草地”需要跨越,有“娄山关”“腊子口”需要征服,但历经风雨洗礼的百年大党已经将包括长征精神在内的精神谱系深深融入自身的血脉和灵魂中,成为不断攻坚克难的成功密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