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打造“种业之都”“农业中关村” 2025年全市良种覆盖率将达98%以上
原标题:聚力打造“种业之都”“农业中关村” 二〇二五年全市良种覆盖率将达98%以上
农业现代化,种业是基础,科技创新是关键。近日,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方案》,提出本市将聚力打造“种业之都”“农业中关村”,建设农业科技创新高地,到2025年,全市农业良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种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农作物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比超过95%,水稻、小麦两大口粮作物品种100%完全自给。玉米、大豆、生猪等种源立足国内也有保障。但我国种业发展还存在核心技术原创不足、商业化育种体系不健全等“卡脖子”问题。
“北京汇聚了全国三分之一的种业科研‘国家队’,理应当好先头部队。”北京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十四五”时期,北京要发挥首都科技创新资源优势,把农业科技纳入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战略,积极承接国家农业科技在京试验和成果转化,强化央地创新要素集聚效应,打造农业科技创新高地。
本市将实施“揭榜挂帅”机制,集聚一批农业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围绕生物种业、高效设施农业、数字农业等领域研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推进以清洁能源、人工智能为基础的第三代农机产业化应用,启动实施农业机械智能化改造升级工程,建设无人农机示范农场,建立智慧农机示范基地。
本市还将接续实施现代种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围绕农作物、畜禽、水产、林果等四大种业领域,重点推进高效设施蔬菜、北京黑猪、北京鸭、宫廷金鱼等12大重点物种的种质创制和育种联合攻关,形成具有源头性领先优势的种业科技成果。同时依托通州国际种业园区、平谷国家现代农业(畜禽种业)产业园,建设现代种业创新中心。
目前,本市已经正式启动农业种质资源普查工作,将用3年时间对全市农作物、畜禽和水产养殖种质资源进行系统普查,摸清资源底数,开展抢救性收集保存,实现应收尽收、应保尽保。此外,市农业农村局还于近期认定了第一批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单位,包括3家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单位、5家畜禽种质资源保护单位、12家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单位和1家农业微生物种质资源保护单位,承担相应种质资源保护主体责任。
本市还将加强育种领域知识产权保护,推动《北京市种子条例》的出台。
围绕打造“农业中关村”,本市将大力推进平谷区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区建设,推进翠湖智慧农业创新工场项目,在首农西郊农场试点建设10万平方米的智能连栋温室,创建5个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5个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及农业产业强镇,提升7个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100家左右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创建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示范引领农业设施化、园区化、融合化、绿色化、数字化发展。
依据实施方案确定的目标,到2025年,科技创新将成为北京农业的鲜明特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77%,设施农业机械化率达到55%以上,高效设施农业技术、装备、品种自主创新率明显提升,良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孙云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