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客观反映成就 “数”见发展方向

来源: 知识产权报   发布日期:2024.06.11 浏览次数(6)

——《2023年中国专利调查报告》主要结论解读

中国专利调查工作起始于2008年,配合《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颁布实施而建立,至今已历时16年。调查工作坚持以数据作见证,呈现了我国专利事业发展的动态成果,也为下一步工作建设揭示了许多客观问题、提供了重要决策启示。国家知识产权局近期公布了《2023年中国专利调查报告》(下称2023年调查报告),调查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聚焦专利工作全链条、全要素,突出转化与保护重点,对调查内容与方法进行优化完善,与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等新部署新要求形成紧密衔接,为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贡献了突出的统计调查力量。

围绕客观认识2023年调查报告反映的专利全链条工作建设成果及发展趋势,直观抓取其中的特点、亮点和问题焦点,本报记者专访报告编委会成员、咨询专家,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原主任韩秀成,对报告主要结论做解读。

记者:专利调查工作对知识产权事业发展有何支撑作用?

韩秀成:我国专利调查制度由国家知识产权局组织实施,历年调查范围覆盖全国20余个主要省(区、市),调查对象涉及企业、高校院所等专利权人1万多个,调查问卷回收率保持在80%以上,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组织开展的规模最大、历时较长的专利调查工作。

我国专利调查涉及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全链条数据。比如,2023年调查报告在专利创造方面调查了专利研发周期、研发投入等数据,依据数据分析了产学研发明专利研发趋势等内容;在专利转化运用方面调查了专利产业化率、实施率、许可率、产业化收益等多项重要数据,结合企业规模、企业所属产业及历史变化等信息,描绘出较为完整的我国创新主体专利运用全景图;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提供了遭遇专利侵权比例、采取维权措施的主动程度、高判赔案件比例等多类数据,多维度揭示了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与成效。此外,调查报告还提供了我国企业海外专利布局、知识产权管理机构、管理人才和服务等多方面数据。

历年专利调查报告以翔实、准确、全方位的第一手数据和深入的研究分析论证,对我国专利事业发展成就、存在问题及基本特征作出比较全面客观的描述,是全面把握我国知识产权强国建设阶段性发展情况的重要基础,为相关法律法规制定、宏观管理和科学决策提供了重要数据支撑。调查报告已连续9年对社会公开,受到社会各界特别是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利用,在国内外的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

记者:紧密结合发展新质生产力,《2023年中国专利调查报告》有哪些亮点?

韩秀成:支持和保障全面创新,加快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要高度关注专利产业化等专利转化运用方面取得的成效。

2023年调查报告中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专利产业化率及产业化收益等数据的提高。2023年,我国各类型专利产业化率较上年全面提高,我国企业发明专利产业化率为51.3%,首次超过50%。这一水平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接近。我国创新主体将发明专利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能力逐步增强,我国企业实现产业化的发明专利平均收益829.6万元/件,较上年799.2万元/件增加3.8%。

历年专利调查产生的我国高校、科研机构发明专利产业化率相关数据,为《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方案(2023—2025年)》的出台提供了重要支撑。2023年调查报告并未公布高校、科研机构发明专利产业化率等数据,其原因或在于高校、科研机构存量专利盘活等工作部署正在逐步落实,高校、科研机构专利产业化数据的获得方式正在由调查向行政记录数据调整。

从制度作用角度而言,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对于促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意义重大。

2023年调查报告从多个角度展示了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成果。调查显示,我国专利权人中遭遇过专利侵权的比例为6.7%,较上年下降1.0个百分点。对比来看,“十三五”期间该比例一直处于10%以上,“十四五”期间均低于8%,表明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状况持续改善。我国企业专利权人遭遇专利侵权后采取维权措施的比例为83.1%,较上年提高10.4个百分点,专利侵权案件高判赔比例明显上升。

此外,2023年调查报告显示,我国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基础越来越扎实,知识产权人才队伍不断壮大,我国企业专利权人中拥有专/兼职知识产权管理人员的企业超九成。并且,企业对知识产权专业人才与服务需求呈现出高水平和多元化趋势。

记者:《2023年中国专利调查报告》对创新完善专利工作有何启示?

韩秀成:2023年调查报告反映的一些问题与挑战,恰是我国专利事业客观存在的短板和进一步的政策着力点。调查显示,我国55.2%的企业专利权人反映,缺少高端专业人才是制约专利产业化的最大困难和障碍,该比例较上年提高6.5个百分点,需要加大人才政策支持。我国小型和微型企业发明专利产业化率相对较低,其中微型企业发明专利产业化率为33.8%,较企业整体水平低17.5个百分点;小型和微型企业专利权人遭遇专利侵权后没有采取维权措施比例分别为22.4%和40.1%,明显高于大型、中型企业水平;小型和微型企业在资金、场地、人员等方面也具有明显劣势。这需要政府大力推动公共服务、市场化服务机构能力提升,更好响应小微企业的发展需求。29.9%的专利权人认为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比较适当,较2019年(23.6%)提高6.3个百分点,表明专利权人对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更加认可。但69.3%的专利权人认为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力度需要大幅强化或逐步强化,说明我国知识产权保护虽有进步,仍要进一步适应创新和高质量发展实际需求。

在知识产权强国建设战略布局下,我国专利调查要更加关注一些现象背后的深度问题:要关注专利产业化率,更要关注专利产业化的实际收益和价值实现能力;要关注专利保护有关数据的提升,更要关注专利质量和保护的能力与实际效果;要关注我国专利事业发展水平纵向的进步,更要关注与国外的横向比较,以及与现实发展需求的差距等。(记者 李杨芳)


首都知识产权服务业协会 | 官方网站

首都知识产权服务业协会
Capital Intellectual Property Services Association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海淀南路甲21号中关村知识产权大厦A座三层
邮箱:ip@capitalip.org
京ICP备15043949号-1    未标题-1.jpg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2281号

联系电话 010-82194180
今日IP 今日IP 知产之家 知产之家

Copyright © 2020-2025 Capitalip.org 首都知识产权服务业协会 版权所有